背后集资坑当R多少数字丽的遇上一游戏场华藏着非法
最近在Web3圈子里,RWA(现实资产代币化)这个概念简直火得不行。看着那些把房地产、债权、股权等资产搬上区块链的项目,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也不禁要感叹:这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未来,还是又一个披着技术外衣的资金陷阱? 记得2017年那会儿,我参加过一个区块链研讨会,当时央行刚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。如今6年过去了,类似的戏码又在RWA这个新概念下重演。有趣的是,虽然香港在2025年就要推出RWA的监管框架,但在内地,我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。 非法集资这事儿,我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特征:第一是"无照经营",第二是"广而告之",第三是"稳赚不赔",第四是"殃及池鱼"。而真正的RWA项目,应该是资产数字化后的风险定价游戏,跟非法集资那种"空手套白狼"的把戏根本不是一个路子。 最近有个做房地产RWA的朋友来找我咨询,我就给他支了几招: 首先,千万别像发传单似的到处拉人投资。要设置门槛,像私募基金那样,只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开放。其次,别学那些P2P平台天天喊"保本保息",投资人又不傻,现在谁还信这个?最后,资金用途必须明明白白,就像公司发债搞基建那样,每一分钱都要能说明去向。 去年有个投资者跟我诉苦,说投了个号称年化30%的RWA项目,结果血本无归。我告诉他,这种教训其实可以避免: 首先,要像查户口似的把项目资产查个底朝天。房产证、股权证明这些都得看原件,不是拍几张照片就能糊弄过去的。其次,牌照资质这些"身份证"一定要查清楚,就像你买基金要看公募牌照一个道理。最后,对那些"拉人头"返利、限制提现的项目,赶紧跑,头都别回。 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天花乱坠的RWA项目宣传,我都忍不住想起2008年的次贷危机。当时不也是把一堆垃圾资产包装得光鲜亮丽吗?技术可以创新,但金融的本质规律永远不会变。 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金融泡沫的老兵,我想说:RWA确实是个有趣的方向,但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,跌跌撞撞是难免的。在这个监管还在摸索、成功案例寥寥的阶段,与其盲目跟风,不如静观其变。 记住,在金融市场上,最贵的学费往往来自于那些听起来太美好的故事。当有人跟你说"这次不一样"的时候,往往就是最该警惕的时候。一、RWA与非法集资:看似相似却天差地别
二、项目方如何避免踩雷?
三、投资人怎么守住钱袋子?
四、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- 从BCH到CashToken:一场加密货币世界的代币革命
- 2023年11月16日: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
- BRC20投资全解析:比特币生态的下一个黄金机会在哪里?
- 黄金市场观察:多头行情能否持续?资深交易员为您解析
- 币圈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豪言壮语
- 11.20周K线行情解析:警惕冲高回落风险
- 为什么越来越多开发者选择Arbitrum?资深区块链开发者的亲身体验
- 美股狂欢背后:谁在为高价买单?
- 深度剖析:以太坊质押市场的机遇与暗流
- 投资小白必看:5篇帮你搞懂ETF选择的硬核指南
- 当黑客松遇上AI:从极客游戏到全民创客运动
- WLFI代币即将上市:一场高风险的数字货币狂欢即将上演
- 当比特币遇上华尔街:加密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
- Web3借贷协议利率机制全解析:从入门到精通
- 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狂欢盛宴:第四届产业生态大会在京引爆热潮
- 模因币狂欢季:狗狗币突围引爆市场,新晋选手Maxi Doge能否后来居上?
- 链上新资产:大所上线后的真实剧本
- 柴犬币0.01美元的梦想:现实与挑战的深度剖析
- 比特币市场观察:当鲸鱼与散户分道扬镳时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