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政当加密技牺牲行业术成治角品力的何去何从
最近加密行业可谓风波不断。币安与赵长鹏那一纸43亿美元的和解协议,就像一记重拳,把整个行业都打得晕头转向。说实话,看着这些年来美国等国家把监管大棒专门对准加密行业的头部平台,我这个行业老兵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那些政客们嘴上说着"担心其他国家抢占先机"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根本就是在扼杀创新。 在这场监管风暴中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亚洲市场。孙宇晨最近的表态就很有意思,他一边说愿意配合监管,一边又强调去中心化才是行业根本。这让我想起当年互联网发展初期,也是类似的处境。波场TRON能在短短五年内吸引2亿用户,靠的就是"又快又便宜"的转账体验。但就像任何新兴技术一样,总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。 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最近外媒那些耸人听闻的报道。彭博和路透说什么恐怖组织利用波场网络转移资金,但细看报道就会发现,他们自己都不敢百分百确定。这种模糊指控,跟当年"比特币只用于黑市交易"的论调如出一辙。USDT因为稳定性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受欢迎,现在交易量六成都在波场网络上,树大招风啊。 我去年在越南考察时深有感触。当地的小商贩用USDT做跨境贸易结算,手续费比银行便宜90%。在菲律宾,海外劳工用加密货币给家里汇款,几分钟就能到账。火币的报告显示,全球加密用户已达3.2亿,其中很多都是这些"被传统金融遗忘"的人群。技术本无罪,但现在却要背负政治博弈的骂名。 看看美国的表现就明白了。FTX暴雷、Libra夭折,自家企业一个接一个翻车,就开始迁怒于人。币安吃罚单、波场被抹黑,接下来听说Bybit也要被调查。这让我想起20年前微软反垄断案,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扎克伯格搞元宇宙又栽跟头,说明什么问题?创新不是靠打压别人就能获得的。 孙宇晨那句"继续提供快捷实惠的交易服务"说得很实在。在这个节骨眼上,行业需要的不是对抗,而是用更好的产品证明自己。记得2017年比特币分叉风波时,也是靠开发者社区的坚持才渡过难关。现在每天都有新的DeFi项目在东南亚和非洲落地,这才是加密技术真正的价值。 15年了,这个行业经历过大风大浪。监管迟早会来,但技术中立的本质不该改变。当各国还在为数字货币主导权争得头破血流时,那些真正解决问题的应用正在改变普通人的生活。或许这就是加密技术最讽刺的地方——越是被政治化,就越证明它的重要性。东边不亮西边亮:加密行业的亚洲转向
加密技术的双面镜:赋能与被污名化
危机中的坚守:去中心化的初心不改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以太坊ETF火爆吸金10亿!4600美元只是起点?
- 城市NOA争夺战:4D毫米波雷达为何成为车企新宠?
- 老洪夜话:11月10日数字货币操盘手记
- 泰达币主动冻结2.25亿:加密行业的信任悖论
- 暴跌之下暗藏玄机:加密货币市场或将迎来持续调整
- 老洪夜话:11月10日数字货币操盘手记
- OpenAI权力更迭:山姆·奥特曼突然下课背后的商业博弈
- Aptos中文开发者狂欢:9000美元奖池的首届华语黑客松来了!
- 11.27行情观察:BTC与ETH的关键时刻,市场暗流涌动
- 深度观察:NFT市场一周风云录(11.5-11.11)
- 以太坊开发者最新会议纪实:技术升级与生态健康的双重考量
- 数智时代下,财务人的转型与突围——2023厦门财务数字化盛会纪实
- 从收购夭折到IPO神话:Figma CEO如何带领团队完成完美逆袭
- DeFi市场惊现价格操纵黑手:YFI暴利交易背后的真相
- 莱特币用户暴增:这组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不该错过
- 比特币智能合约新纪元:Stacks或将引爆下一轮加密热潮
- 华尔街的新宠:基金代币化为何引爆全球资本热潮
- 普通人如何在区块链投资中避免掉坑?这是我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
- 重磅!Bee Network迎来里程碑时刻,支付系统本周震撼上线
- 交易手记:精准研判带来的丰厚回报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