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调的加密交么碾造百这家凭什亿神易所压T人创话
说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我们被996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,有个11人的小团队悄悄打破了全球人均创收纪录。Hyperliquid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,最近公布的数据让人瞠目结舌——每位员工年均创造1.024亿美元的收入!这个数字不仅碾压了Tether、OnlyFans这样的"印钞机",就连科技巨头英伟达和苹果都只能望其项背。 说到Hyperliquid的成功,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Jeff Yan。这位华裔天才的故事简直能拍成好莱坞电影——从小在帕洛阿尔托长大的他,16岁那年就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崭露头角。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Jeff的故事时,不禁感慨:有些人的人生轨迹仿佛被命运之手刻意安排过。 哈佛毕业后,Jeff选择了高频交易这条"镀金之路"。在Hudson River Trading的经历让他对金融市场有了深刻理解,也为他日后创立Hyperliquid埋下了伏笔。有趣的是,Jeff最初尝试的是以太坊预测市场,结果因为监管问题铩羽而归。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:在加密世界,有时候最传统的交易业务反而最具生命力。 2022年FTX的崩盘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场噩梦,但Jeff却从中看到了机遇。"那天醒来看到新闻,我就知道游戏规则要变了。"Jeff在一次访谈中回忆道。在他看来,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危机恰恰是去中心化金融最好的发展契机。 Hyperliquid的核心理念简单却有力:让用户在保有资产控制权的同时,享受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。说实话,在DeFi领域听过太多华而不实的概念,但Hyperliquid的这种务实态度反而让人耳目一新。 最让人惊叹的是Hyperliquid的团队规模。在动辄融资数亿的加密行业,Jeff坚持不拿风投一分钱。"我们就像一支特种部队,11个人各司其职。"这种极致的精简让我想起了早期的WhatsApp,当时他们用55人的团队服务了9亿用户。 Jeff的用人哲学也很特别:"宁愿位置空着,也不要招错人。"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确保了团队的超高执行力。有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把问题想复杂了?或许真正需要的不是庞大的团队,而是几个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天才。 Hyperliquid的成功绝非偶然。他们自主研发的Layer-1区块链实现了惊人的20万TPS,这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堪称奇迹。更妙的是他们的HLP资金池设计,既解决了流动性问题,又保持了完全的透明度。 记得去年和一个加密对冲基金的朋友聊天,他说:"现在专业交易员都在往Hyperliquid跑,因为那里的交易体验完全不输币安。"这话一点都不夸张,看看他们的数据就知道了——上线不到100天日交易量破10亿,一年内拿下80%的市场份额。 Hyperliquid的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:在加密世界,规模不等于实力,营销不等于价值。当其他项目忙着画大饼融资时,Jeff的团队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踏实的路。 说实话,看着这个11人团队创造的奇迹,我不禁对加密行业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。或许这就是Web3精神的真谛——用技术创新打破垄断,让价值真正回归创造者。在这个充斥着泡沫与欺诈的行业,Hyperliquid就像一股清流,提醒着我们区块链最初的美好愿景。从物理竞赛金牌到加密帝国
FTX暴雷后的觉醒
小而美的创业哲学
技术创新的护城河
加密货币的新范式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8月21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透过迷雾看清BTC和ETH的真实走向
- 鲸鱼悄悄囤货,比特币大佬玩出新花样!市场风口你嗅到了吗?
- 稳定币赛道风云再起:当金融巨头开始争夺区块链底层话语权
- 数字货币市场周末震荡复盘:下跌如期而至,关键支撑位如何把握?
- 稳定币主权化浪潮:全球监管博弈背后的货币权力之争
- 以太坊的逆袭:这次真的不一样了
- 人民币稳定币崛起:Web3创业者的新机遇还是政策游戏?
- 加密市场迎来重磅利好!12.5万亿资金闸门即将打开
- 以太坊迎来机构资金大举入场 多头行情还将持续
- 比特币再创新高:12.4万美元只是起点还是顶点?
- 全球金融新动向:数字身份革命与日元稳定币破冰
- 加密市场蓄势待发:三大黑马币种或将引爆新一轮行情
-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
- 2025全球AI展即将亮相阿布扎比:VAP集团携手阿布扎比会展局打造科技盛宴
- 退休金革命:9万亿美元或将涌入加密货币市场
- 比特币八月震荡:市场在等待什么?
- 当信息泛滥遇上代币经济:Backroom如何重塑我们的认知方式?
- 资本市场的左右互搏:当股票遇见代币的奇妙化学反应
- 货币通胀背后的掠夺游戏:我们都被套路了
- 从巅峰到谷底:Cosmos生态的生死劫
- 搜索
-